关于江西安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4年工作成效及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
根据工作要求,现将江西安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4年工作成效及2025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。
一、2024年工作成效
2024年以来,江西安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各项工作呈现出争先进位、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。
走在前。园区营业收入挺进全省开发区前30强;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新增数位排全市前3;“财园信贷通”发放贷款10.85亿元(共246户企业),贷款金额排全省第一。勇争先。铝型材产业集群跻身全省第12位,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为全市首个;园区排全省省级开发区第16位,蝉联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“第一等次”。善作为。在2024年全市先进制造业现场巡看获省级开发区第1名,并荣获2023年度县区、开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贡献奖,创历史最佳。2024年园区共荣获国家级荣誉2项、省级荣誉4项、市级荣誉2项。
(一)聚焦“非公党建”,展现党建新风采
1.党建引领更加凸显。今年以来,园区聚焦“强基兴链·益企发展”主题行动,不断增强党在非公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。园区建立非公党建指导站,运用“管委会+乡镇”模式选派党建指导员,并配强38名党支部书记、党务专干,健全基层组织;通过开展党建工作“大摸底”、企业“三推三培”等行动,不断完善园区两新综合党委四级联席议事制度,有效督促各指导员、片区干部及时向党建工作指导站报送入企指导情况,实现基层组织、党建队伍建设“全覆盖”。2024年园区选优发展4名企业党员,注重将企业一线骨干、企业主管培养成党员,推行非公企业党员双培养机制。今年来,园区召开2次非公党建联席会议,企业支部自行解决问题共126个,片区例会协调解决问题28个,非公党建联席会协调解决问题6个,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从“指导性开展”到“主动性开展”的转变。
(二)聚焦产业升级,积蓄工业新势能
1.产业链群提能增量。铝型材及门窗产业方面,作为我县首位产业、富民产业,铝型材及配套企业达437家,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6户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户,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8户,生产线共有1270条,铝型材年产能达200万吨,产能占全省80%以上,稳居全国第二、华东第一。2024年1-11月,铝型材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603.77亿元,同比增长15.39%,预计全年规模达到703亿元。新材料(化工)产业方面,全县共有76家新材料化工企业,45家规上企业,29家高企,专精特新27家,2024年1-11月份新材料产业规模152.4亿元,预计全年规模达到180亿元。
2.工业经济平稳运行。园区实际开发面积为15平方公里,共有注册企业2000余户,落户企业626户,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数量293户,高新技术企业102户,专精特新企业112户,绿色工厂15户,中国驰名商标6个,江西名牌47个,江西精品5个,赣出精品5个,科技小巨人9户,省级专业化小巨人3户。2024年1-11月实现营业收入334.10亿元、同比增长0.29%,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8.50%,实现工业产值395.70亿元、同比增长9.44%,完成税收12.06亿元、同比增长13.08%。工业产值过10亿元企业7家;共引进总部经济企业404户、完成地方留存4343.2万元;新增恒赛能源供应链、鹏瀚国际教育咨询等58户总部经济企业,完成3家总部经济企业实体化、3家升规入统任务。
3.项目推进攻坚克难。2024年高新园区发展指挥部推进工业项目共计90个,2024年已开工84个,开工率97.67%,已完成年度投资143.93亿元,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5.01%,已竣工60个,竣工率69.77%。目前重大重点工业项目中列入省重点项目1个,省大中型项目10个,市重大重点项目36个。
(三)聚焦体制改革,激发园区新活力
1.社会事务持续剥离。严格中央及省市有关开发区改革精神,制定了《江西安义高新区社会管理事务剥离移交实施方案》,已完成创文创卫、治安管理、市监管理等8项剥离事项,正计划开展第二轮社会事务剥离工作。
2.人事改革持续深化。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,依照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》《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》,全力推进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,制定了《江西安义高新园区干部绩效管理考核办法》《江西安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派驻单位管理考核办法》《江西安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中办公人员管理考核办法》,加大对园区干部、派驻人员、集中办公人员的绩效考核,持续推进一季一评、全年一晒,充分激发出深耕园区主阵地的活力。
3.平台实力持续提升。持续推进“管委会+平台公司”管理模式,落实《安义县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》文件,有序推进了政企分离、管运分开,县工投公司现有工作人员共12人、资产规模共40亿元,并开展增资手续流程,工投公司注册资本已认缴3亿元。
(四)聚焦“以链招商”,打开外贸新蓝海
1.项目招引有成效。园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“一把手工程”。截至目前,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7个,今年成功签约落户了南方印务胶黏剂及油墨项目,汉江药业药用辅料、原料药研制生产项目,签约了汽车拆解中心项目。
2.企业出海有路径。一是扩增量。组织南亚铝业、金鑫发铝业、巴尔蒂克、东阳铝业、奋发科技等企业先后参加了首届印尼·中国五金建材展、第三十届日本东京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和马来西亚国际建材展,拓展了安义铝型材外贸出口渠道。二是疏堵点。多方位联系有关机构和部门,为企业协调解决了外贸出口过程中物流运输、现汇进资、报关通关等各环节的堵点问题。
(五)聚焦营商环境,提升服务新水平
1.土地集约提升承载。坚持实施“七个一批”攻坚行动,2024年度已完成治理盘活、督建消化批而未用、批而未供土地661.6亩,其中:已治理盘活低效用地116.85亩,已督建消化批而未用、批而未供土地544.75亩。同时,会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园区内现状企业用地情况进行梳理,共存在未报批用地46宗,并提前谋划2025年第一批次用地报批工作,涉及15宗用地,共329.30亩。
2.人才引育多措并举。在园区纺织、新材料产业链确定4户人才发展重点监测企业,解决一批人才工作问题。加强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、南职大等学院合作,安排2次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生来县社会实践,高标准完成“‘一带一路’+铝型材产业”可行性研究报告。实施年轻干部“入企服务锻炼”计划,已选派5名年轻干部到5家企业服务锻炼,并完成考核工作。2024年度引进“1+3+N”产业急需紧缺人才139人,顺利完成引进100人目标任务。
3.平台赋能日臻完善。一是利用安师傅平台,安师傅平台已入驻门窗企业1806家,累计注册安装公司290家(其中已认证239家),注册安装班组1570组,注册师傅3460位,2024年度累计完成安装订单11035单,完成交易额1.028亿元。二是利用供应链平台,工投铝业、工云投、铝谷数据等供应链服务平台2024年累计完成交易额100.89亿元;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,铝型材产业技术研究院、华为(南昌)智能智造赋能中心等平台正稳步运行。
4.综合治理持续改善。2024年共完成雨污管网维修任务42次,路面维修任务23次,维修雨污管网1.7公里,疏通雨污管网3.7公里,维修路面2900余平方米,更换雨污井盖457个。此外,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,完成凤凰东路、锦安路弱电下地、凤凰山工业公园提升改造等道路沿线环境提升改造工作,完成凤凰东路、孙滤城东路、奋发路污水管增设;已建成锦绣大道、东阳大道、红山大道、凤凰东路、凤凰西路等道路共21条,其中东西走向11条,南北走向10条,路网建设较为完善,道路路况整体情况较好;园区供水、供电、供气、通讯设施建设较为完善,已基本实现园区全覆盖。
二、2025年工作计划及建议
下一步,我们将聚焦“走在前、勇争先、善作为”的目标要求,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围绕全县工作大局,下茬立誓,快马加鞭再提速、再提标、再提劲,以高质量的园区工作助力安义高质量发展。具体来说有以下五点:
1.持续深化改革。一是在园区改革上“争先”。以“走在前、勇争先、善作为”的决心勇气,加速推进2024年园区改革任务,进一步剥离阻碍园区能级提升的社会性事务,不断释放园区改革力量,完成2024年的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各项任务提前。二是在税收改革上“善为”。以铝型材、棉纱行业“节地增效”为财税改革突破口,按照“以点带面、示范引领”的原则,加快推进工业项目“标准地”企业亩均税收工作,以激励制度为举措,探索工业企业纳税星级体系,建立合理的财税利益分配机制,力争税收改革出实效、夺头彩。三是在平台公司上“赋能”。以市场运作为活力,加快推进工投公司实行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”模式;用好用活“二级公司、一级管理”的运营模式,将园区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开发建设运营职能,转变为由园区管委会和平台公司共同承担,园区管委会负责顶层设计,平台公司负责资产运营管理、项目代建、投融资等业务。
2.持续强工兴产。对标全省、全市一流标杆,在产业实力、产城活力、转型动力上争当“排头兵”。一是在产业层次上壮实力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充分发挥有研工研院(安义)门窗铝材研究院、江西省铝型材产业技术研究院、晶安高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引领带动作用,引导企业自建研发机构,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发展,打通“企业订、学习训、企业收”的人才创新链。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契机,全力推进安义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“3210”行动计划,加快铝型材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迭代升级,推动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。二是在产城融合上激活力。加快检验测验、物流园区、产教联合体等产城融合平台建设,加快打造永高夜市、昌工产投、盈创·小微创业园、门窗建材博览中心、中部铝材城、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六大商圈,打造生产空间、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功能示范区,配齐居住、医疗、交通、教育、金融服务、体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配套设施,建成宜居宜业舒适生活圈。推动新材料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、安义县下山背村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及标准厂房项目建设,储备一批高质量、低成本、定制化的多层标准厂房,提升改造前进大道(园区段)、奋发路及创业大道沿线环境,重点支持盈创物流园、仓储物流园、“卡车之家”建设。三是在绿色转型上增动力。以全面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目标,推动铝型材、化工新材料、(光伏)新能源等产业规上工业企业“数改智转”,分行业、分领域搭建产业供需对接平台,持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,实现产业链抱团发展,县内县外产业“双循环”。以推动铝型材产业技术研究院、华为(南昌)智能智造赋能中心为切入口,加快引导企业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,加大技改资金、金融服务、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,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,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能耗要素向能效水平较高的行业、项目流动,加快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的步伐。
3.持续拼争经济。持续固根基、扬优势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全力推进园区发展提质增效。一是挖存量。持续加大企业帮扶力度,借助“一号大调研”开展企业连心行动,建立企业诉求闭环管理机制,清单式帮助企业解决用地、用工、融资需求。持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,紧盯工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,做好各项指标预测监测工作,破解“漏项、短项、缺项”问题。二是抓增量。紧抓上规企业培育,加强对接“小升规”培育企业,重点帮扶营收增长快速的企业上规。紧抓潜力企业服务,推动捷锐机电等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,力争金黄光、南方印务等优质项目尽早建设完工、投产达产。紧抓技术改造机遇,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,引导现有企业扩线增产、进行技改升级。三是盯变量。紧盯海外援建项目、贸易企业打开海外市场销路,借助海关、税务等资源简化出口流程,实行外贸出口“一企一策”跟踪帮扶,引导企业参加国际国内会展,多种举措帮助企业争取外贸订单,助推“安义产品”走向海外市场,力争将间接出口转化为直接出口。
4.持续大抓项目。一是在源头上引项目。探索基金招商、平台招商等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政策下的招商模式,围绕铝型材及门窗、新材料(化工)、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纺织服装等产业,招引上下游及配套企业,聚焦重点区域、重点产业、重点领域,借助南昌市驻外办、安义外埠商协会等产业招商队伍的力量,加快外出招商步伐,加大项目洽谈力度,力争引进落户储备一批经济效益高、发展前景好的企业。以建立我县外贸出口生态为目标,加强对接考察沿海地区优质外贸公司,争取引进一批沿海地区较为成功的外贸企业入驻安义。二是在发展上推项目。针对在建项目,对照项目推进时间节点,挂图作战,确保在建项目达到序时投资进度;针对未开工项目,压实推进项目规划、土地、设计、招标等前期工作,倒排工期、细化节点,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;建立重点项目工作周协调机制、工作月通报制度,重点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,形成一个项目、一个专班、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,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。三是在提效上扩空间。以“奋进勇争先,安义善作为”园区能级争先行动为契机,科学合理制定园区承载能力提升策略,持续开展低效闲置用地清理、老旧厂房高效利用工作,实行“一企一策、一地一策”治理办法,挖掘存量土地资源。联动多部门开展承载能力提升行动,形成齐抓共管、密切配合的“大园区”合力,确保高效率取得低效用地治理成效。
5.持续优化服务。一是精管理。持续推进园区实行“大园区+小网格”“小网格+大合力”管理,进一步量化网格服务范围、明确网格服务部门、配强网格服务人员,推动园区社会综合治理与服务更加精细化、精准化,不断提升园区网格化管理水平,充分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,在安全生产、生态环保、经济发展等方面更加精细化帮扶企业、管理企业。二是强品牌。持续唱响“有家就有安义造”IP,推动产业向上突围,引导企业从行业标准与研发技术的模仿者,向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引领者转变;提升产品附加值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,由“低质低价低端”向“高端知名国际”品牌转变,培育出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产品品牌。三是优服务。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、生态环境两条底线,不断优化和发展研发检测、产品认证、大数据管理、会展博览等促进产业发展的平台,树牢“与园区企业共成长”理念,全面优化企业服务水平,切实解决好企业用工招工、金融服务、职工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。
2024年12月31日